2010年5月7日

花英镑啦花英镑(二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首先严正提醒:题目乃《花英镑啊花英镑》,不是《挣英镑啊挣英镑》。这一趟来做朝廷志愿者,拿的是坚挺的人民币,加上各种补贴,全部工资月合英镑近900。这个数目不算多,私以为也还过得去,毕竟钱不能作为单一的衡量标准。因为总有人误会是出来挣英镑,所以说明下。其实这个提醒与其说是针对别人,莫如说是针对我自己。

如果幸福说到底不过一种自我感觉,那么价钱这个东西,说到底,不过一种个人概念。上一回去韩国,韩币面额大,价钱动辄几十上百万,一公斤大米三千多。买东西时光看见数字后大串大串的〇,怎么也算不过来,心想好贵好贵,真TM贵,转了一圈又一圈,啥也不舍得买。

回北京恰好赶上物价上涨,居然没感觉,一眼过去价钱普遍少两到三位数,真便宜呀真便宜。二三十一碗的骨汤面眼睛都不眨——韩国卖五千呢!过了几天,回过味来了:靠!老娘一个月辛苦血汗钱也就够吃一百五十碗,连腰餐带宵夜,正好一天五碗。

这回改花英镑,跟韩币恰相反,比人民币值钱,物价数额小。加上不再是头一遭出国门的菜鸟,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水平习惯不少,何况这两年京城物价又涨得厉害,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,以致于买东西的时候,常常忘了换算,直接就拿一镑当一块钱花了。比方同样一斤大米,这里卖一镑——跟三千能比么?其实换成人民币算算,差不多。

明知道差不多,观念就是转不过来。去趟超市回来,老觉得“今天才花了几十块钱而已”。而且英国人爱用钢蹦儿,最大面值2镑。人民币钢蹦儿最大面值才多大?1元。在我的概念里,钢蹦儿那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零头,花起来不当钱。冷静下来一想,喵的,二十多块哪!

一颗菜花一镑,一根黄瓜一镑,三个柿子椒一镑,一颗生菜1.5镑。一把钢蹦抓给人家,直到菜煮熟了端上桌,反射弧才开始工作,吃的时候心简直在滴血。

这么算的话,有些东西却又真不贵。

例如在比斯特买了两件衣裳,都是开春就可以穿的职业装。一件PINK的厚衬衫,从85镑折到19镑,赶上圣诞折上折,15.2镑买的。另一件THEORY的黑风衣,从365镑折到95镑,再打七折,66.5镑买下来的。我知道人家肯定是名牌,虽然从没听说过。在北京买衣服,一百多的衬衫和七百多的风衣,肯定不在考虑之列。当时就想着,十五颗菜花,六十六根黄瓜,真便宜呀真便宜。今天在中国城买香干,一袋两镑多,于是又想,那两件衣服,七袋香干,三十袋香干,真便宜呀真便宜。

其实在这里生活,真正贵的是交通费。昨天出发去伦敦,今天下午返回,火车往返票24.7镑。在市内坐地铁,单程一次就要4镑,我买了两张DAY TRAVELCARD,单价6.3镑。加上公交车另外单付4镑,本次伦敦之行路费合计41.3镑。如果有市内交通OYSTER卡,能少个四五镑的样子,也不便宜。至于参观的地方,没去别的名胜,单在大英博物馆泡了两天(详情回头再说),免费。值了。

返回时顺路去中国城买吃的。唉,一片冬瓜两镑多,一节莲藕两镑多,一个白萝卜1.2镑。倒是老干妈还好,1.5镑一瓶。据说韭菜最贵,小小一撮要好几镑,今天都没瞧见有卖。同行来的北方老师有酷爱韭菜馅儿饺子的,吃不起了。

所以第一贵的是交通,第二贵的是吃饭。吃得越素越新鲜越贵。而衣裳化妆品之类其实跟北京持平甚至更便宜。但是我的消费习惯,偏偏是前二者无所谓,后两者觉得浪费。在中国城超市买爱吃的,常常会忘记看价钱。看见辛拉面啊、白家酸辣粉丝这些玩意儿,差点就往篮子里装。思量片刻,十来块钱一包方便面,八个月不吃除了收获健康,啥损失没有,真买了就是脑子秀逗哪!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