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7日

做客英国家庭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正文开始前,先向各位盛情邀请我去做客的亲们衷心致谢。因为工作有点紧张,基本只在周末跑跑伦敦。放长假计划出门旅行,但是很可能跟家人或同事一起,就不叨扰各位了,在此先行谢过。不禁感叹地球真的是村了,没想到,小小一个耽美坑里,居然有不少身在大不列颠的朋友。

周四下班接到学校一位老师的邮件,邀请我周五去她家吃晚饭。名字不熟(头痛啊,我连中国人的名字都记不住,何况外国人),幸亏校内邮件系统带有自动签名,会注明发信人的头衔身份。研究一番,是学校财务主管,刚来时办理有关住宿安顿手续见过面。私立校独立核算,财务主管乃真正实权人物。人家特地招待我,受宠若惊。

邮件中简略介绍了家庭成员,告诉我还请了另外一位老师夫妇俩。这位我比较熟,曾经在香港居住多年,现专门负责学校国际交流方面事务。不得不说,这是个非常体贴的安排。又提到他们有一只大狗,如果我介意的话会提前把它圈起来。

说实话,我这人对动物向来敬而远之,但是我知道这边几乎家家养宠物,说是一只狗,其实跟介绍他们家儿子差不多,拒绝这位同学的话恐怕会很伤主人的感情,因此热情洋溢的表示没问题。在他们的生活中,宠物和人关系近得很,我相信不用担心安全隐患。反正我预备给足它面子,只求它也肯给我面子就好。

事实证明,这真是一只不错的狗。个头高大,一身纯黑的皮毛油光水滑,帅得要命。然而极乖巧,毫不怕生,跟客人挨挨蹭蹭,没完没了的撒娇。听到提起它的名字(狗君有个很长的听起来十分拉风和有文化的拉丁语名字,不过我现在已经忘记了),会竖起耳朵瞪大眼睛,看是谁在议论自己。如此帅气温顺驯服忠犬,讨人喜欢是必然的。

整个晚餐和聊天过程中,主人家十一岁的儿子始终关在自己房里,压根儿没出现,倒是宠物从头到尾出席,很有意思。我想也许因为属于成人社交场合,所以孩子被排除在外,没资格参加。

下面介绍晚餐过程。

晚上七点半,女主人开车来接我——他们家就在校园里,但是学校太大,加上天气不好,开车很有必要。这学校是庄园式的老校,很多老师一辈子为学校工作,举家住在校园里,相当有归属感。我带了一盒印着京剧“生旦净末丑”Q版人物的工艺竹筷当礼物,用中国情调十足的金配红包装,包装纸与包装带都是在北京买的。

晚饭是典型的英式正餐,从形式到内容,充满英伦风情。八点左右开始,主人把我们请到餐厅。长餐桌,瓷盘子,玻璃杯,钢刀叉,还有高高的银烛台,点着又细又长的白蜡烛。

我印象中一共吃了三轮。第一轮是新鲜三文鱼片,配另一种鱼肉泥做的沙拉,新鲜什锦蔬菜叶,以及抹了沙拉酱的面包片。每人半个柠檬,将柠檬汁挤在鱼片上。看着没多少,那一团鱼肉沙拉极其顶事,吃完我就饱了。生三文鱼口感不太习惯,但是必须承认,味道还是蛮好的。

第二轮是熟牛肉片,配煮熟的碎胡萝卜和卷心菜,烤土豆(还有一种甜的,类似烤地瓜),貌似十分著名源自约克郡的一种油炸面团,味道有点像油条。红的绿的黄的非常鲜艳,女主人装好盘端上来,漂亮极了。所有这些浇上酱汁吃,这一套搭配也常常出现在学校食堂,总的来说吃起来没什么困难。因为不算甜,牛肉也熟透了,而土豆烤出来香喷喷。

第三轮是甜点。自制的一种布丁,柠檬口味,上中下好几层,有的部分像蛋糕,有的部分像冰淇淋,最上面是一层脆脆的糖霜,吃的时候还要浇上稠鲜奶。呵呵,主妇手制甜点,味道没得说。不过这一轮吃完之后,我感觉有点站不起来了。

男士喝红酒,女士喝果汁和碳酸饮料。一边吃一边喝,都是甜的,而且很凉,这个有点难受。吃饭时一直在聊天,吃完了又接着聊,告辞的时候,居然过了十一点。

男主人是位画家,客厅和餐厅挂的油画就是他自己的作品。我对这个没啥概念,只看得出风景挺漂亮。两口子对中国很感兴趣,问了一大堆问题。为了照顾我,他们说得很清楚,也比较慢,而我的问题是理解对方基本可以,充分表达自己很难。幸亏有另外两位在香港生活多年,对大陆也比较了解的客人帮忙解说。好奇和误解必然存在,但起码双方都从积极的善意出发,沟通和交流总体来讲是成功的。至于那些太过复杂微妙甚至难堪的问题,已经超出语言障碍的范畴,中国人自己九曲十八弯的肠子都整不明白,又怎么跟外国人说得清楚?

画家先生——我猜年纪应该五六十的样子——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家的执拗,说到最后,非要借给我一本书。当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某大神光芒照耀不到的书啦,近年在英国非常出名的一位华裔女作家的作品。他坚持要我看看真相,他直着来,我也就直着去了,当场就说:“你怎么知道这就一定是真相呢?也许只是因为你愿意相信它是真相。”其实心里是清楚的,问题并不在于书里写的是否是真相(图文并茂,即使不是全部,总有部分属实),问题在别的地方,没法说,也说不明白。

其实我个人觉得,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在向世界说明中国方面,显然有更多的机会和权力,也就不由自主的承担着更多的义务。仅仅提供现象,宣泄感情大概是不够的,而停留在揭露与控诉,对谁都没有好处。当然,以我的年龄经历,绝没有资格指责什么,不过表达观点总可以,对吧?还是那句话,过去和现在是基石,但凡事要往后看。

书是肯定要读的,虽然我已经很久不看这类给自己找难受的书,而且那本书差不多两寸厚,密密麻麻的小号英文近千页,真不知几时能看完。然而人家一个外国人,不辞辛劳,读有关中国的书。不但读书,还深入探究,积极思考,主动交流,寻找答案,这是什么精神?没有实际利益,也谈不上轻松娱乐,非要揣测险恶用心的话——我不认为肯交流的人有多么险恶,尽管这位先生相对固执。所以,他都看了,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看?

客人告辞,男主人为女客撑着大衣,服侍穿好。这辈子没享受过如此绅士待遇,小震撼了一把。女主人开车送我到宿舍楼下,殷勤周到,亲切随意。

无论如何,这是一个愉快的夜晚。

补充:以上是一月份写的,转眼四个月过去,那本近千页的书只看了不到十分之一,终究决定放弃。语言障碍在其次,实在是不感兴趣。最近忽然在《大纪元时报》(某宗教流派主办,中国超市免费取阅,售货员有时也拿来包货物)看到中文版连载,看了几章,甚是无趣,就此作罢。

0 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