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23日

温柔是怎样炼成的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去年圣诞前后,写过一次《温柔是怎样炼成的》,交代如何在办理签证和参加培训之余填土平坑。结尾提到了为什么要写那篇日志,“主要还是因为,这么久以来,欠多情等待的读者一个解释”。

一不小心又过去了半年,很多环节比起先预料的要慢。现在,终于可以公开个人志封面小样了。希望大家看了不会失望(阿堵个人是觉得设计MM深得闷骚要旨啦)。特别说明:以下仅为第二卷草稿,最终定稿可能微调。

外封:
内封:
扉页和目录:
在整个筹备过程中,读者的耐心与包容,让我们感动。没有这样宝贵的支持,我们不可能坚持到最后。为了对得起大家的感情、金钱和时间,夕照与我都算竭尽所能,问心无愧。

夕照绝对是一个做事具有德国精神的人。比如她挑纸张,会把力所能及的所有同类纸张都看一遍,仔细比较,反复磋商。比如校对,她给自己下的理想指标是错误率控制在万分之一。这是国家一级出版和学术论文印刷的标准。

相比之下,我做事情的态度要马虎得多。比方异体词,我说:“反正这个也可以,那个也可以,有什么关系?不要管了!”夕照同学会一边诅咒没节操的现汉,一边把它们统统挑出来,然后全文统一。害得我只好也瞪着眼睛找,一遍遍全文搜索替换。

再比方错别字。这方面阿堵自认口碑还是过得去的。然而每一次校对都被夕照发现新的错别字,很多属于自己盲点的问题,被她问得心里发毛,于是只好从头到尾再看一遍。像“不详”与“不祥”,“帐”与“账”,“博”与“搏”,“笈”与“笄”……全文七十多万字,我们俩分别逐字通读了五遍以上。

从校对角度看和从故事角度看,那个差别是地狱跟天堂。每一遍都要看上两星期,看到后来,简直想吐。我觉得这番校对最大的收获就是,以后不管大家如何拍砖,俺都会心悦诚服的……

还有很多问题,完全是我自己老年痴呆后遗症造成的。首先码字时不喜欢加目录,等到做个人志,只好一章一章补。当初码的时候兴之所至,到哪是哪,结果发现很多章节完全不知道用什么词概括,编目录编了好久。然后是人名、地名、官职、时间、辈份等出错。写着写着,时不时把人物名字身份整岔了,日期辈份关系算错了,不得不从头清理核对。此类错误实在太丢人,就不举例子了。

设计MM说有章头诗会比较美观,预备找些古诗词做装饰。本来说随便找,等真正弄的时候,还是觉得跟内容搭配才有感觉。于是把全宋词翻了个遍,摘录诗句配章头。有几章因为找不到合适的,反复替换,直到定稿最后一刻才罢手。尽管如此,勉为其难的地方仍然不少。想人家李子释给春宫图配诗,何等轻松,不能比啊不能比。

版式、目录、扉页、封面……一遍遍讨论修改,做过平设的人就知道,这种事非常磨工夫。夕照、设计MM和我都是正职工作在身的人,尤其她俩,常有出差加班之类,更辛苦。大家都是有家有业成年人,还要承担家庭责任,其中忙碌不言而喻。无论如何,我们都认为,宁可慢些,也不可马虎敷衍。

中间又有些掐架风波干扰。最热闹的时候,问夕照状况如何,告诉我头天刚去雍和宫烧香来着(京城百姓特别信雍和宫)。过了几天再问,告诉我正温习主席语录,坚定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信心。我在网线这头哈哈大笑。

以上废话,还是那个原因,给多情等待的读者一个解释,让大家知道我们大概在做什么。

接下来,还得有劳姨妈们继续等。虽然无法尽如人意,但不管是写的过程,还是准备个人志的过程,当时当地每一刻,我们已尽心尽力。

——唯有以此回馈大家这么久的等待。

1 评论:

匿名 说...

可喜可贺。好美。

不知阿堵在英国有逛书店没,同为“出版业业者”,比对一下老外那些粗糙的纸皮本,估计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的,会想把这么漂亮的《温柔》摆上去买的吧~\(^o^)/~

发表评论